泰兴高新区近日捷报频传:2024年“智创泰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决赛揭晓,高新区4个项目入选;龙头企业泰隆集团入选第九届“创客中国”江苏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百强;刚结束的长三角半导体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揭牌暨泰兴市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党委第四期“联盟日”活动上,数十家企业与学术专家们,达成合作意向,让学术“链”上企业。
近年来,泰兴高新区注重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推动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将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更显高新特色、更具创新活力”的现代园区。
创新驱动,技术是关键
“我们唯有用技术武装企业,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企业才能做大做强。”中科同帜半导体(江苏)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永军开门见山。
10月下旬,走进中科同帜公司,见到喷印、贴片、热烘、焊接等一整套流程全部由机器完成,偌大的生产车间,只有几名工人关注着屏幕……这是一家典型的“人闲机忙”现代化企业。“我们落地时产值3000万元,今年上半年开票接近5000万元,全年预计过亿元,这一切全靠技术创新做大做强。”周永军说。
据周永军介绍,中科同帜公司落户泰兴高新区两年多时间里,已自主研发出国内首家实现01005封装元件全自动高速贴装的贴片机,是国内唯一实现亚微米级别高精密贴片机的厂家,打破了国外封装技术垄断。目前公司申请专利近百项,产品远销俄罗斯、美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中科同帜公司靠技术“走向世界”,观云智能有限公司同样靠技术“飞向蓝天”。见到观云智能公司总经理钱俊民时,他正在演练数架无人机起飞、作业、检测、返程、降落、充电等全过程。“我们的无人机真正做到‘全过程、全时空无人控制’,作业程序可以量身定制。”钱俊民说。
过去的数年中,泰兴高新区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大力实施“产业导入+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出题人”“答题人”和“阅卷人”的作用,推动更多技术成果“下书架上货架”。今年,泰兴高新区已组织申报江苏省“双创计划”6个,正在组织申报泰州市“凤城英才计划”双创引进专项5个。
产业发展,人才是支撑
以才兴产是泰兴高新区产业发展一路向新的“硬支撑”与“助推器”。
去年10月,泰兴高新区联合清华大学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潘伟教授团队成立江苏集萃半导体陶瓷材料研究所,以培育发展半导体材料和装备部件产业为目标。陶瓷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副教授齐龙浩介绍,半导体陶瓷材料研究所成立以来,已与泰兴当地企业合作开发产业项目3个,其中一个项目市场预估高达数十亿元。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蒙特斯传感器制造有限公司也是由泰兴高新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创办的,公司主要研发生产高温(850摄氏度以上)薄膜铂电阻传感器芯片。目前项目已进入跨越式发展,今年预计销售额达5000万元。
以上是泰兴高新区引进国家重点人才与高层次人才的缩影。泰兴高新区始终围绕“青年友好型城市”建设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X+”人才工作模式,打造“平台+人才”“产业+人才”“配套+人才”三大引擎,全面加速人才集聚与产业升级。
截至目前,泰兴高新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764名,其中国家级人才32名、博士359名。去年,泰兴高新区科技人才经费投入达977.5万元。
产才融合,平台是纽带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最终路径是产才融合。刚刚成立的泰兴高新区长三角半导体产业人才培育基地,打通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路径,平台效应初显。该基地既可以破解高校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的难题,又解决了集成电路企业招工难、人才培养成本高的痛点,同时可以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资源支撑。
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泰兴高新区以“123”科创跃升平台为抓手,即“1个伙伴计划、2个离岸中心、3个科创平台”,全力构建“高能级”平台矩阵,为园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势。
泰兴高新区还在科创路径和模式方面进行了平台建设,比如“全周期链式孵化育成”模式,依托科创“三基地五中心”,按照“项目孵化+企业加速+产业化”路径,为双创主体提供科技孵化载体、专业研发平台、创业种子资金等全生命周期、全创新要素的专业化服务,实现“孵化—加速—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全周期链式孵化育成”。截至目前,共集聚省级以上“双创”项目7个,市级以上“双创”项目64个。
“站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起点上,泰兴高新区将以创新为引擎,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打造‘更显高新特色、更具创新活力’的现代园区。”泰兴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姚王街道党工委书记蒋杰说。
玉锦 世静 张朝 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