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林中百啭千声,湖面水鸟翩跹。4月18日,江苏“爱鸟周”前夕,记者跟随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孟庆坤来到西湖的一片小树林中,一棵高大的树木上用铁丝固定了一个绿色的小匣子。孟庆坤指着“绿匣子”说:“这就是我们的湿地鸟鸣声学识别系统声音收集设备,去年6月安装的,九里湖东湖和西湖一共两个采样点。”
这个约20厘米长、长得像收音机的“小家伙”,每天兢兢业业守在九里湖。截至上月,已累计采集录音数据2500G,其中时长60分钟的数据2301个、1分钟的数据66390个,鸟声专家已标记物种27个。
鸟鸣声同千差万别的人声一样,具有高度差异化的特定物种特征,可以通过鸣声辨别物种。2021年,徐州市林业资源管理技术中心、南京理工大学和九里湖国家湿地公园联手启动江苏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面向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湿地鸟鸣声学识别系统研发》,在九里湖湿地公园开展以鸣禽为主的鸟类鸣声物种识别方法研究,开发出鸟鸣声学监测系统,构建九里湖湿地公园鸟类鸣声数据库,并设计开发相应的鸟鸣识别算法。
西湖采样点选择在景区幽静的林间。为防止噪声影响,减少人为干扰,公园管理中心引导跳广场舞、甩鞭等运动的市民集中到远离采样点的健身广场,建设栅栏、隔离带保护鸟类栖息地,同时组织保安每天巡查,阻止非法猎捕野生鸟类的行为。
西湖采样点的东侧是一个小水塘,湖边的芦苇长出了绿叶,不时有鸟儿从水面掠过,发出或急促或婉转的叫鸣声。
“冬天,这个水塘里有成群的过冬候鸟。这几年,九里湖飞来过天鹅,还观测到震旦鸦雀。”提起九里湖鸟类的增多,孟庆坤如数家珍。
“采集到的声音,需筛选并去除杂音,再通过专业软件辨识。”徐州市林业资源管理技术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通过鸣声识别到的鸟类,有常见的杜鹃、白头鹎、乌鸫等,也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攀雀和红隼等。
鸟类监测的传统方法是人工观察,这种鸟鸣声学识别系统有何优势?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赵兆教授分析说,该系统成本较低,对生态环境的侵入性很小,能够扩大生态监测的时空覆盖范围,而且能减小观察者导致的偏差。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对九里湖湿地生物多样性评估及生态效能评估起到重要作用,也能为徐州其他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监测起到示范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逐步提高该系统的分类识别性能,并利用声学指数对群落的声学复杂度进行逐年评估,以此判断本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记者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