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水果降价成为热议话题,榴莲、蓝莓、樱桃等高价水果纷纷降价,西瓜更是低至几毛钱一斤,即便是减产的荔枝,价格也显著下调。今年第25周,农业农村部重点监测的富士苹果、鸭梨、香蕉、巨峰葡萄、西瓜和菠萝6种水果平均价格为7.20元/公斤,比前一周下降2.3%,同比下降12.2%。
水果价格的波动,短期看是受到供需关系的影响。从总体来看,今年水果供给相对充足,冷库存贮水果清库销售,时令水果陆续上市,水果进口的增加也加大了水果供给,季节性供应过剩自然导致价格下降。以西瓜为例,其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季节性变化明显,今年入夏早、气温高,露地西瓜提前成熟,增产幅度大,导致阶段性供给显著增加,价格下滑也就在所难免。
价格下降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的变化。近年来,水果市场的消费热点不断转移,从前些年砂糖橘、沃柑、丑橘的热销,到如今榴莲、樱桃、蓝莓的兴起,水果市场消费热点几乎每年都在轮动。而今年,热点水果显然已经轮不动了,转为价格集体塌陷。从轮动到塌陷,要从国内产量和进口两个方面找原因。
一方面是国内产量增长明显。近年来,我国水果供应量持续增加,2022年我国水果产量为3.12亿吨,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41.67%。蓝莓、樱桃、阳光玫瑰葡萄等品种自国外引进、经本土驯化后,成功实现产业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张。然而,随着供应量不断增加,不可避免在集中上市时发生“价格踩踏”,以前几十元一盒的蓝莓,只需几元即可购得,曾经每斤售价高达300元的阳光玫瑰,如今也已跌至十几元。
另一方面是进口持续增多。过去,水果是我国优势出口产品,近年来,随着低关税、快速检验检疫等政策出台,越来越多的进口水果进入中国市场。2022年,我国水果进口总量为733万吨,相比十年前翻了一倍。进口水果源源不断地进入国内,在弥补国内水果品类不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会对国内水果市场格局造成影响,使价格竞争加剧。
不过,在多种水果降价背景下,一些优质果品依然能够维持较高价格,新品种、高品质和大品牌的水果在市场上仍具有竞争力。近年来我国果业在品种培育、种植技术、冷链物流等方面不断进步,果品流通渠道更加多元稳定,整体可实现“天天有水果,月月不重样”,水果消费的个性化、精品化、品牌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并且,相比粮食蔬菜,水果消费有一定的享受型因素,许多消费者抱有“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的心态。这提示生产端要调整水果供给侧结构,在提质增效上做文章,优化区域结构、品种结构、产品结构,注重特色挖掘和品牌打造。此外,还应加强内外联动,优化进口水果的品种和品类,促进果品市场健康发展。(农民日报 侯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