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谨慎食用野菜野果,文明用餐杜绝浪费
春季野菜野果生长旺盛,但其潜在的中毒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建议不采、不食、不买来源不明、无食用习惯、不熟悉、受污染、变质的有毒有害野生植物。户外野餐自行加工制作食品时,不要使用来源不明、安全无保障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死因不明的畜禽水产品。外出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清洁卫生、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经营商家,谨慎食用生冷食物,自觉抵制“野味”。点餐时,根据实际需求合理下单,理智消费,避免过量点餐,减少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养成文明用餐的好习惯。
二、气温回暖天气潮湿,谨防各类食物变质
清明期间气温持续升高,食品容易变质,消费者选购食材时应注意存放的温度和条件。家庭制备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加工和盛放生肉、水产品和蔬菜的器具要与熟食分开存放。烹饪食品时,应烧熟煮透。烹饪好的食品尽快食用,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者冷冻存放。食用祭祖后的食品需谨慎,仔细观察有无变质。
三、科学掌握食用方式,适度食用时节食品
“一口青团一口春。”清明期间各大商家推出青团等节令食品。现制青团保质期较短,包装或保存不当容易腐败变质,消费者购买后应妥善保存,尽快食用。老人、小孩、糖尿病患者以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群食用要适量,儿童要在成人监护下食用,谨防噎食。对某些食物过敏的消费者,购买时需查看标签上的配料表和致敏物质提示,选择合适的品种,防止致敏物质摄入。
市市场监管局提示广大市民,消费时要注意保存消费凭证,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拨打0514-12315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