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太平洋鱿鱼价格在新年首周多规格产品显着上涨。大头、中原条和尾尖的价格均上涨1000元/吨,胴体和耳的报价暴涨4750元/吨和3750元/吨,片子连续三周上涨,上周进一步上调750元/吨。与2024年第1周相比,片子价格涨幅最大,从7500-8100元/吨飙升至25000元/吨以上,涨幅接近180%。其他规格如尾鳍、大原条和小原条的价格也大幅上涨,分别达到150%、72%和91%的涨幅。
这种价格上涨主要受多重因素影响。2024年底,一场异常波浪袭击了秘鲁、厄瓜多尔和智利的海岸,造成90多个港口关闭,渔业捕捞活动暂停。同时,秘鲁Las Capullanas海滩发生的原油泄漏事故进一步加剧了海域的环境压力,导致捕捞船只无法正常作业。在此背景下,第1周通过浙江舟山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远洋云+”平台交易的东南太平洋鱿鱼量仅为192吨,平均结算价格达到21293元/吨,加工厂采购意愿低迷,贸易商态度较为谨慎。
与之相比,西南大西洋(线外)鱿鱼的价格在捕捞季开启后出现明显下滑。200-300g和300-400g规格的产品报价下降1500元/吨,为降幅最大的品类。100-150g和400-600g规格的报价分别下跌700-750元/吨,150-300g规格的价格则小幅下调250元/吨。尽管报价有所下降,但与2024年第1周相比,西南大西洋(线外)鱿鱼的价格仍有小幅上涨,涨幅在25%以内。
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鱿鱼市场延续稳定走势。西北太平洋鱿鱼的价格区间为23000-25500元/吨,与上周持平。印度洋鱿鱼价格则在各规格间无明显变化,但与2024年第1周相比,部分大尺寸产品如2000-4000g的价格已经翻倍,从6500-7000元/吨涨至15000-16500元/吨。
新年伊始,全球鱿鱼市场供需关系仍显紧张。东南太平洋的捕捞中断导致价格持续高企,但市场对高价接受度有限,后续价格走势需关注捕捞恢复情况。西南大西洋(线外)鱿鱼初期捕捞表现良好,价格小幅回调,但未来表现仍需取决于捕捞产量的稳定性和市场需求的恢复。总体来看,鱿鱼市场在假期期间呈现供需平衡的态势,下一步价格走势将受到捕捞动态和市场需求的共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