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尽头”搞发明-社会动态-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在“上海的尽头”搞发明

   日期:2024-08-28     来源:中国青年报    浏览:35    评论:0    
核心提示:在上海的尽头搞发明发稿时间:2024-08-28 06:28:00 作者:王烨捷 俞佳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中石化上海石化
 在“上海的尽头”搞发明

 

发稿时间:2024-08-28 06:28:00 作者:王烨捷 俞佳一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位于上海市金山区的中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属于上海南部地区的最南部。它紧贴着杭州湾,厂区里有大海,大海连着杭州湾,站在上海石化的厂区海堤上,能看到大、小两座金山岛。

  这里被网友戏称为“上海的宁古塔”,距离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有超过70公里约1个半小时的车程。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上海石化看到一群年轻人,他们在“上海的尽头”干劲十足,买房、落户、安家,还撸起袖子搞起了发明创造。

  海堤需要防腐蚀的钢筋,那就自己造

  本硕博均就读于北京大学化工专业的吴奇伟戴着一副镜片厚厚的眼镜,讲起自己的创造发明来头头是道。他现在是上海石化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工艺研究主管师,入职以来获得该公司针对博士生的各种破格提拔和培养。

  “最重要的是,我现在做的是我喜欢的事。”吴奇伟所在的先进材料创新研究院是上海石化的一个创新部门,门面不大,做的却是最前沿的碳纤维材料研究。

  吴奇伟每天都要离开自己办公室,到一栋没有电梯的小楼里做实验。实验项目之一,就是“拉丝”。他要根据用户需求,在各种的各样的罐子表面,用碳纤维材料拉出各种各样的“花色”来。这些拉花,不是为了美观,而是能实现不同的参数要求。

  “消防员背的罐子,要分量轻、容量大、抗压能力强,方便携带还要管用。”吴奇伟讲起自己的“拉花”来,能滔滔不绝地说半个多小时。

  除了各种各样的碳纤维缠绕罐,他和同事们还研究了一款碳纤维复合材料钢筋。相比传统钢筋,它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表面还创新性地裹了一圈螺纹,增加其摩擦力。实验室里一根根棒子、一个个罐子,都是这群年轻人的宝贝,每一件产品都有故事。

  以碳纤维钢筋为例,它的强度是普通钢材的8-15倍,而重量仅为普通钢筋的五分之一。实际应用起来,它可以有效解决海水浸润、气候恶劣等造成的锈蚀老化问题。最可贵的是,这种材料加工起来还可以节约能耗、节省碳排放,施工成本节约20%以上。

  目前,上海金山的海堤使用的,就是吴奇伟和同事们研发的这种钢筋。此外,重庆两江四岸朝天门片区治理改造、川藏铁路护坡等重大项目,也都用到了这种材料。

  “过去这种材料是被国外垄断的,卖给我们很贵。现在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价格就被打下来了。”2022年,吴奇伟曾和同事们一起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碳纤维火炬外壳的研发和火炬传递服务保障工作,大多数时候,他的工作能令自己感到舒适,“我是做科研的,能把自己研究的技术落到实际应用中,对我来说就很开心”。

  入职4年女生专门琢磨“垃圾”

  “我特别喜欢这片海滩,下班了可以来这里散步,看看对面的山和海,运气好的话会看到日落,特别美。”在随塘河光伏站旁,上海石化热电部技术科科长助理李楠站在吴奇伟和同事们发明的碳纤维钢筋堤坝上,介绍美丽的“上海石化海滩”。

  这个刚刚入职4年的女生,也是一个“发明家”,她喜欢和“垃圾”打交道,“我是热能工程专业毕业的,这工作跟我对口”。

  李楠做的项目,特别有“成就感”。她和同事们一起搞了一个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生物质燃料的项目,为公司节能减排、降低成本,为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作贡献。

  简单而言,就是使用秸秆等生物质废弃材料代替煤炭进行焚烧后发电。燃煤机组实施生物质耦合燃烧的方式,按照锅炉类型可以分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煤粉炉掺烧两大类。上海石化青年团队选择的是前者,其优势是实施周期较短,对原有锅炉设备进行的改造较少,可靠性、安全性相对较高。

  “国内过去没有使用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生物质材料的先例,我们算是第一个干这事儿的。很难,但做成了特有成就感。”李楠介绍,项目攻关阶段自己和同事们轮流值班,24小时记录掺烧后的发电情况,一有情况就立刻开会讨论改进方案,“身在‘上海的尽头’,却干着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据悉,目前该技术已经实现生物质材料掺烧比例20%,仅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该技术就帮助上海石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9万吨,相当于植树86万棵。上海石化由此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第一家进行生物质燃料耦合燃烧发电的企业。

  郊区、“天坑”都不是事儿,最看重成长空间

  “都说我们化工专业是‘天坑’专业,但是这几天在上海石化看下来,我感觉我们专业没有那么‘坑’。”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系的张成林近日通过全国大学生新闻实践营走进上海石化,很多人说“生化环材”类专业是“天坑”专业,但他觉得,这主要是指这些专业学生毕业后“找到的工作很辛苦”。

  在上海石化烯烃部的监控大平面上,他看到中控室全都智能化操作,工厂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摄像头24小时监控,监控大平台上室内操作员24小时值班关注每一台仪器的实时工作情况。

  “这给了我很大的震撼。我以前觉得化工厂很危险,实际上现在新技术手段应用后,化工厂的安全系数高了很多。”张成林说,这次实践之旅让他见识到了一座绿色环保、安全高效、走在科技前沿的化工厂,改变了他对传统化工厂的固有印象。

  上海石化党委宣传部部长胡凤莲告诉记者,该公司每年都会招收200多名到300多名不等的应届毕业生,主要来自化工、机械、仪表、自动化等专业。

  “过去有学生觉得化工行业辛苦、上海金山地区偏远,现在报名的学生越来越多。”胡凤莲介绍,新入职大学生的5年培养计划以及后续的职业生涯设计,是当下学生最关心的问题。“新员工能享受上海市南北转型相关落户政策,可以拎包入住宿舍,还设置了成才通道和丰富的业余生活。”上海石化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徐思远介绍。

  烯烃部2号烯烃联合装置主任王钦对此特别有体会。他负责装置内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针对装置设备设施老化、技能操作人员基本功薄弱、技术操作骨干欠缺、装置稳定运行面临较大的压力等状况,制订了“分层次、有重点”的人才培养计划,搭建“高师带徒”“导师带徒”等带教平台,提升操作人员岗位履职能力。

  “现在的年轻人倒不一定奔着要挣多少工资,他们更看重发挥才能的平台。”王钦自己也是搞发明创造的能手,他主持的2号烯烃罐区废气治理项目,创新采用“冷柴油吸收+脱硫+变压吸附”的技术实现乙烯装置12台储罐密闭排放,排放后的尾气经过处理,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大于99.9%,“我自己就是化工专业毕业的,特别能理解大家想要什么”。

  刚刚工作4年的李楠已经在金山买房、落户,这里的房价大约是上海市区的五分之一。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发明创造,散散步、看看夕阳,回到自己的小房子做个饭,是她的“固定动作”,“能有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稳定的生活,就很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视频 俞佳一 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