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飞机的动力来源于大涵道比发动机,这也是大飞机的‘心脏’。多年来,这种大型铸件的制造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汪东红告诉记者。经过汪东红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长达15年的技术攻关,他们最终克服了这项“卡脖子”技术。“我们采用人工智能算法解决了大型铸件多点热控凝固的问题,并实现铸件无缺陷铸造。”汪东红介绍,团队现在已实现铸件3D打印蜡料国产化,让原本需要蜡模200天的平均工期缩短到20天。
此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的项目第一发明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孙宝德,也是昆山市的“头雁人才”。“昆山市帮助我们成立了昆山晶微新材料研究院,主要针对金属的凝固理论与铸造缺陷进行控制研究。公司的研究成果直接支撑了我们解决高温合金大型铸件凝固温度场的调控与铸件缺陷的精准控制问题,为我们重大装备关键铸件的‘零缺陷’制造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