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号: 大 中 小
原标题:八达岭长城最后一公里明年打通 大景区建设提升长城品牌国际影响力
延庆区正在规划建设一座全域长城生态博物馆。《延庆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行动方案》近日公布。延庆区文物局、延庆区长城管理处进一步出台33项细化方案,管理处负责人李丹透露,在2024年初步完成3项长城抢险工程、古长城保护展示提升项目的基础上,八达岭长城最后1公里2025年打通,为长城大景区建设创造条件。
古长城景观实现整体提升
围绕“一轴、三线、四区”,延庆区将以八达岭长城为核心打造世界级长城大景区。其中,“一轴”东起川字一号台,西至花家窑长城,预计2026年实现贯通连接。随着细化方案公布,全长约16.1公里的“轴线”上,一系列长城保护项目提上日程,为长城大景区开放奠定基础。2024年11月前,延庆区将完成长城24号敌台、68至69号敌台间坍塌段、84至87号敌台间墙体坍塌段3项长城抢险工程。届时,该区砖石长城抢险修缮率将达到90%。
八达岭古长城开放段的景观也将实现整体提升。李丹介绍,为提升展示古长城的原始景观,管理处将改造、修缮长城保护设施,重新制作安装木栈道和护栏,修整铺设应急疏散及消防通道,修剪长城两侧树木枝叶,设置展览展示标识。
八达岭段64至66号敌台及墙体修缮工程即将开工,计划2025年完成。工程将修缮600米长的墙体,加固约9000立方米的山险岩体,考古发掘面积为400平方米,所有工作完成后将打通八达岭长城最后1公里,与八达岭长城景区、古长城景区、花家窑段长城等首尾相连,为大景区建设创造条件。
延庆区还将加强长城考古和各学科研究成果的挖掘利用,为长城遗产保护和长城文化的传承活化提供支撑。中国长城博物馆周边环境基础设施改造提升项目一期工程同步推进,全面提升八达岭长城景区核心区域基础设施。
构建无人机文物保护应用场景
延庆区长城沿线,一批智能“长城保护员”即将上岗。延庆区长城管理处计划联合相关企业建设长城沿线基站网络等基础设施,搭建八达岭长城保护智慧平台,对景区内无人机进行统一管控,建设无人机长城沿线文物巡控系统,落实无人机运输、巡控、救援等场景应用,打造无人机数字化管理综合应用示范区。
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将利用客流监测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监控广播等对八达岭景区进行数字化覆盖,做好旅游设施智慧化建设。八达岭长城沿线将完成三维数字建模,并通过数字地图进行展示利用,实现对长城文物的有效保护。
八达岭长城文化遗产将建立全面的数字化档案。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将结合三维建模和全景虚拟现实技术对长城墙体现状进行详细记录,所有长城相关档案资料均实现线上、线下双存储。
打造全域长城生态博物馆
依托丰富的长城资源类型和遍布13个乡镇的长城遗迹,延庆区将打造一座“全域长城生态博物馆”。结合“京畿长城国家风景道”建设,区博物馆将携手长城沿线各街乡镇、区园林绿化局、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梳理重要长城遗迹节点和风景道路,以“博物馆文物信息带”的展陈方式,全方位展示延庆长城文化和历史信息,形成遍布全域的长城解说体系和导览系统。
结合全域长城生态博物馆建设,延庆区还将探索延时开放等模式,为游客打造丰富的参观体验路线,更多的长城故事有望亮出来。李丹介绍,目前,长城管理处正在系统梳理八达岭长城的历史故事、铁路文化等元素,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打造独具区域特色的长城文化IP(知识产权),提升长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
延庆区还将联合多所高校制订长城风物联盟计划,深度提炼延庆长城文化符号,统筹延庆区博物馆、长城金石传拓工作室、石峡村史馆等具有长城文化特色展示空间,整体提升活化利用能力。该区还将联系国内长城沿线知名博物馆,推进长城精品文物巡展、长城讲解员队伍建设等工程,形成长城风物联盟品牌,打造国内长城文化展示利用的第一品牌。(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