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春年少好读书”2024年主题读书季活动中,李嘉妍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分享自己的读书体会。基于专业研究,她平时会更多阅读一些与历史、文献古籍相关的书籍,很多都是竖排繁体。
除了自己阅读,李嘉妍还会和同学们开展读书班集体阅读,“针对不同的书目会有不同的同学进行讲演、分享读书心得,同学们再进行讨论”。她说,大家还会一起写文章,不同思想的火花碰撞,促进彼此学术上的提升。
读万卷书,也行万里路。
作为一名汉唐考古方向的直博生,李嘉妍的学习成长之路自然少不了考古实践。
2018年秋天,李嘉妍第一次来到陕西雍城。
秦雍城是东周列国都城中保存和考古发现最完整的城市,经过80余年的考古工作,这里已发现宫城、宗庙、朝寝、秦公陵园、郊祀、大型作坊及平民生活区等遗迹,是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是新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
跟随老师们一步一步踏遍雍城遗址的那段日子,至今仍历历在目。“如同书本知识走到身边,使我不禁生出‘脚步丈量历史’的感觉”。
在那里,李嘉妍和同学们留下冒雨工作的身影,也经历了汗流浃背的午后时光。
“由于阳光照射,地面水分蒸发很快。探方的新鲜面一清理出来,就要立刻开始刮面,否则晒干的地面和小小的手铲会让我们体验到‘削泥如铁’。”李嘉妍说,刮面是考古发掘工作的重要环节,除了揭露出新鲜面的时候最好刮面,充满露水的清晨也是适合刮面的好时机。
同学们对此又爱又恨。
9月末到11月初的1个多月里,气温逐渐下降,暖气尚未开始供应。大家每天从被窝里出来前都要进行一番思想斗争。
尽管如此,李嘉妍和同学们仍然每天早上7点准时上工,平均野外工作8小时以上,晚上回去还得完成探方日记。
有时候为了及时完成清理,他们经常加班加点,天黑了,就打开手电筒,用灯光照亮发掘区域继续工作。
雍城之后,李嘉妍的田野考古之路正式启程,她先后前往宁夏、福建、广东等多地进行发掘工作。
曾在零下20摄氏度的雪天穿梭于库房,数着自己亲手发掘出的瓦片,惊奇地感叹瓦片上精美的刻纹;曾在地下十几米深的坑洞中,拿着手铲低头寻找可能出现的大大小小的遗迹;也曾透过陶片上的圆孔眺望天空,摩挲骨质纺轮上千年前的遗迹……回顾过往,自己在田野实践中交出的答卷让李嘉妍颇感自豪。
2013年4月28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他们在田野考古实习的所思所想。仅仅几天之后,同学们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在回信中深刻指出:“‘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11年过去了,总书记的嘱托仍然激励着包括李嘉妍在内的一批批北大考古人扎根一线,默默坚守。
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也让她备受鼓舞。“我愿意追随一代代北大考古前辈的足迹,以手铲释天书,探寻古老文明,守护国家宝藏,做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摆渡者和守护人,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支撑和丰厚滋养。”李嘉妍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沂蒙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