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认为,上半年的经济复苏是在疫情之后、房地产深度调整过程中,在全球经济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点所产生的,因此需要全面辩证的视角去解读。从全球范围看,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跑。
消费成拉动经济“火车头”
总结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时,北大国发院特约研究员许宪春特别提到了第三产业和消费:从生产方面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从需求角度看,消费需求进一步恢复,成为拉动经济的“火车头”。
翻开半年报,消费的确是上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抹亮色——上半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7.2%。
“今年上半年,我国消费总体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人大国发院教授刘瑞明分析,消费复苏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因素淡去,另一方面是我国在促消费扩内需方面采取了多项举措。
刘瑞明认为,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主导趋势。人们对品质、创新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强,高端消费市场持续活跃。此外,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逐渐被释放,农产品消费、农村电商等领域持续增长,为国内消费市场注入新动力。绿色、低碳、环保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绿色消费市场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
中国经济增速仍保持领跑
尽管上半年经济运行整体恢复向好,但分季度看,一季度经济较强势反弹,二季度经济环比增速走弱,由此也引发一些讨论,是否预示着复苏后劲不足?对此,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认为,不能线性化、简单化地预估当前的经济复苏走势,“这一轮复苏跟我们以往的复苏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政府简单的某一项政策就能够产生一个‘V型’反弹。”
刘元春从三方面作出诠释:首先,这一轮复苏是疫情之后的复苏,疫情后的复苏一定会在一些反复中进行修复。其次,这一轮复苏是在房地产深度调整过程中的复苏,这次房地产调整的路径更复杂、深度更深、时间更长,对经济的左右力度也会更大。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一轮复苏是在全球经济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的时点所产生的,现在全球面临更低的增速、更高的利率与通胀以及更大的地缘政治风险,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复苏必然会带来多元挑战。
正如刘元春所说,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从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等公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来看,增速位于1%至4%之间,即便考虑到二季度变化,预计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仍然在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跑。
下一阶段宏观政策需接力
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发力?中国经济宏观论坛发布的最新月度报告提出,下一步,中国将面临从疫情结束后的秩序复苏,转向依靠内生动力增长形成趋势性增长的过渡阶段。在此过渡阶段中,宽松的政策环境十分重要。此时,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好,精准性更强,时滞也会更少,能够比较好地实现宏观经济的政策意图。
从财政政策来看,报告建议,直接给补贴的政策比税收减免政策的效果好,因为税收减免要求企业和家庭有收入,这样才能享受减免,如果企业经营困难没有收入,税收减免政策将没有效果。
对于货币政策来说,报告认为,价格型货币政策比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效果更优。价格型货币政策能够为创业、企业技术创新创造一个低利率环境,利于其发展;而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则可能会导致一些资金进入低效领域,同时造成杠杆率上升。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赵语涵
流程编辑:严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