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极大的认可。”近日被评为“广东好人”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余斌表示。
余斌从医41年,始终将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他时刻为病人着想,从检查到手术治疗,力求为患者精打细算。在专业方面,余斌成果丰硕。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6项,发表SCI论文132篇,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等奖项。
“把患者当成我的家人来看待”
“找余医生看病非常放心。他不但医术精湛,还会真正站在我们患者的角度上,帮我们选择最有效、最经济的治疗手段。”来自偏远农村的患者陈先生向记者介绍,自己前来求医时由于无法购买到合适时间的车票,到达医院时已经接近下班时间。就在他打算放弃,准备下次再来时,余斌了解到他的情况。
“余医生一遍遍告诉我不要紧张,不要着急,很快帮我检查了伤势,用最快的速度为我安排了当天的检查,明确诊断。”陈先生说道,“当时我觉得来广州求医遇到家人了,心里暖暖的”。
记者了解到,从医40多年来,余斌始终坚持医者父母心的原则,他对患者都一视同仁,认真检查,耐心解说,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很多时候在患者的眼里医生就像‘救命稻草’一样,要牢牢抓住。”余斌说道,“我觉得为患者解决难题、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我也要牢牢抓住患者,认真专业地进行检查、治疗,把患者当成我的家人来看待”。
据了解,余斌在工作中有一些“倔脾气”:能用X光平片诊断的,绝对不会再让患者多花费用做复杂检查;居家康复锻炼能缓解的疾病,绝不会给患者开任何口服、外用处方。从检查到手术治疗,他都力求为患者精打细算。“患者来求医已经很不容易,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我绝不能让他们付出不必要的成本。”
“创伤救治的‘中国方案’是我最好的‘武器’”
据了解,余斌曾作为解放军的一员,在作战中荣立军队集体二等功及军队个人三等功。
脱下军装穿上白大褂后,他仍把自己作为一名战士来看待。
2008年5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余斌作为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奔赴汶川地震的灾区一线。他挤上冲锋舟,逆流而上向震中挺进,为受灾群众带来了生的希望。
在长期的医疗工作中,余斌发现自己的患者中严重肢体创伤占了很大的比例,且此类创伤的救治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创伤患者高达6200万,每年创伤致死数字高达80万,但长期以来我国只能使用外国的救治指南和方案。
“解决一个重大治疗难题,可以挽救数以万计的患者的生命,我义不容辞。”为解决严重肢体创伤的治疗难题,余斌带领团队经过近十年努力,自主研发了创伤信息平台,实现了急救车辆定位,车内、院内信息共享,做到“上车即入院”,缩短院前急救、院前转运、急诊施救的时间,使当地的创伤救治成功率达90%以上。此后他还建立了创伤救治分级诊疗体系的“中国模式”和“中国方案”。
“作为站在临床一线与患者共抗疾病的‘战友’,标准、有效的治疗方案就是我打磨得最好的‘武器’。”余斌说道。(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