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力戒“脚尖上的形式主义”-社会动态-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半月谈: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力戒“脚尖上的形式主义”

   日期:2023-04-10     来源:半月谈 评论员    浏览:2    评论:0    
核心提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然而,在基层一些地方,调研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长期存在,需要引起重视:一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然而,在基层一些地方,调研中的形式主义问题长期存在,需要引起重视:

 

 

一些地方反映,个别领导调查研究之前,准备不足、随性较大、提腿就去,至于“去哪里?调研什么?怎么调研?”一概心中没底,不但不能轻车简从,还“四处漫游”,导致基层调研扎堆,徒增基层负担。群众称之为“脚尖上的形式主义”。

 

 

领导干部推开门、迈开腿,当然值得提倡。但如果只是坐在车里问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仅满足于转一转、听一听、看一看,不带问题来,不奔着解决问题去……如此隔岸观火,只能沦为“虚”字当头、“空”字挂帅的形式主义,就算天天“身”入基层,也只能是两手抓空、头脑虚空、问题悬空,揪不出真问题、拿不出实举措,脱离发展的实际。

 

 

更具迷惑性的是,“脚尖上的形式主义”,看似是下基层、奔一线的“真抓实干”,实则是形式主义的“旧瓶装新酒”:

 

 

——不带问题去,把调研“现场”当“秀场”。打着调研的旗号,一阵风来,一溜烟去,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双手不沾泥、双脚不着地,看似轰轰烈烈,实则走马观花、看过就算,徒增基层麻烦。

 

 

——不拿办法回,既无“调查”,也不“研究”。走的是“规划路线”,看的是“再造盆景”,听的是亮点、不触碰痛点。到头来,一条活鱼也没抓到,抱着一堆空洞材料,既无法“对症”、也无法“下药”。

 

 

形式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它在党与群众之间竖起一道“墙”,侵蚀着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消耗着党群干群鱼水情。

 

 

调研功课实不实,直接决定了决策的质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因此“脚尖歪风”,危害不容小觑,必须旗帜鲜明反对,采取有力举措整治。

 

 

刹住“脚尖歪风”,贵在一个“深”字。深入基层,须沉下身子、迈开步子、放下架子,多一些轻车简从、少一些前呼后拥。以“解剖麻雀”的态度、“蹲下去看清蚂蚁”的精神,扎到困难众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把“桌子”搬到群众当中,听真话、探实情,挖到问题症结。

 

 

刹住“脚尖歪风”,关键在于“实”字。不仅作风实,还要谋实招。发现问题,就是要奔着解决问题去。能解决的现场解决,不好解决的拿回来尽快解决。尤其对急难愁盼,更要抓住不放,盯着问题解决。

 

 

刹住“脚尖歪风”,注重一个“效”字。调研成不成,不在于调研规模有多大、频率有多高、总结妙不妙,而要看有没有实效。一切从实际出发,提高认识的科学性、决策的针对性、工作的有效性。

 

 

调查研究犹如一座桥,连着真知与行动,也连着党心与民心。它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站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更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力戒“脚尖上的形式主义”,真正动起来、沉下去,在问题中把准社会脉搏,在解题中认识发展规律,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用心用情用力答好新时代的答卷。

 

 

                                              来源:半月谈 评论员 张漫子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