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法兰西共和国7日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将“加强政治对话,促进政治互信”“共同推动世界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交流”“重启人文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此前一天,欧盟方面宣布,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将在下周访问中国,成为继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后,近期又一位访问中国的欧洲重量级人物。7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表示,桑切斯、马克龙、冯德莱恩和博雷利接连访华,说明中欧关系已经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刻,双方希望为接下来中欧关系的发展找到一条更稳定、更健康的道路。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 资料图
中法联合声明称,在两国即将迎来建交60周年之际,两国元首回顾中法关系坚实基础和两国人民友谊,就双边关系、中国-欧盟关系和重大国际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决定在2018年1月9日、2019年3月25日和2019年11月6日的联合声明基础上,为中法合作开辟新前景,为中国-欧盟关系寻求新动能。声明包含双方将延续两国元首年度会晤机制,同意深化战略问题交流,承诺为企业提供公平和非歧视的竞争条件,于2024年共同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等多方面合作。
在马克龙访华行程尚未结束之时,据“德国之声”6日报道,欧盟外交事务发言人彼得·斯坦诺当天表示,博雷利将于4月13日至15日访问中国。早在两周前,博雷利就曾透露即将访问中国的计划。当时,在于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领导人峰会期间,博雷利表示,他将“很快”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讨论乌克兰等问题。博雷利当时称,欧盟应对中方此前提出的“和平方案”表示欢迎。5日,博雷利在布鲁塞尔部长级会议讲话时特别提到了中国,他强调:“我们需要与中国合作应对全球挑战,也希望继续与中国发展建设性关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金玲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欧盟成员国德国、西班牙和法国的领导人、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都已对中国进行了访问。从欧盟层面来看,还缺一块拼图,那就是高级代表。博雷利若能出访中国也将再一次凸显当前中欧进行战略沟通和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
“欧洲各国领导人开始争先恐后访问中国”,美国“政治新闻网”曾这样形容欧洲政坛掀起的“访华热”。金玲认为,中欧关系的重启是以去年德国总理朔尔茨和米歇尔的访问为开端。过去三年,中欧关系在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下,出现一定程度的“偏航”,尤其是2019年欧盟提出对华关系“合作、竞争、对手”三重定位后,欧洲将中国当作竞争者和对手的认知被强化。在认识到中国是必不可少的力量之后,欧洲希望加强中欧在诸多战略问题上的协调,寻求共识。而欧洲重量级人物接连访华,说明中欧关系已经到了比较关键的时刻,双方希望为接下来中欧关系的发展找到一条更稳定、更健康的道路。
美国“政治新闻网”分析称,一方面,欧洲各国试图就俄乌冲突、安全与贸易等问题上的分歧与中方展开沟通;另一方面,不少欧盟成员国承认,不论国际局势如何,欧洲“不能失去中国”,应继续与中国接触。印度《经济时报》评论说,主要欧洲经济体在中国市场拥有大量投资,并将中国视为合作伙伴。欧洲与中国的接触将进一步加深双方经济关系。欧洲电视新闻台称,虽然欧盟希望逐步摆脱对华依赖,但这并不容易。2022年,中国是欧盟货物出口第三大目的地,进口第一大来源地。“欧洲动态网”5日称,德国工业联合会在当天呼吁欧盟和中国重新谈判之前冻结的投资协定。近段时间以来,中国与欧洲达成多项合作。桑切斯访华期间,西班牙方面与中国海关总署签署了植物检疫协议。据法国爱丽舍宫消息,在此次随同马克龙出访中国的商业代表团中,铁路设备制造商阿尔斯通、法国达飞海运公司、核电供应商法国电力公司、化妆品集团欧莱雅等公司以及法国猪肉行业等都与中国签署协议,扩大了合作。
金玲表示,过去,由于中欧缺少战略沟通,双方在很多问题上的分歧被放大,欧洲对中国的误读加深,导致中欧关系偏离轨道。随着战略沟通的深入,双方分歧有望逐渐缩小。对于目前欧洲内部一些非理性的声音,中欧在创新、科技、绿色、人文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开放态度可以起到平衡、纠偏的作用。她强调,欧洲一直都清楚,无论是全球气候变化,还是应对粮食危机,抑或是非洲的可持续发展,中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伙伴。但中美博弈、乌克兰危机等仍会左右中欧关系,并带来长期影响。最关键的在于中欧当前达成的一些战略共识与合作能不能最终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