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属于流感高发季节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分析,此次流感活动水平在2023年2月初开始升高,2月底后上升趋势明显,到3月中旬已经进入高峰期。以甲型H1N1亚型流感病毒为主,其次为甲型H3N2亚型流感病毒。

甲型流感病毒传染力强,每年呈季节性流行,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人群和孕妇感染后重症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
目前,南、北方省份流感样病例百分比仍处于高位,个别省份出现下降。
在传播方式和危险人群上,流感与新冠相似,均是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都对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有更大危害。
流感从上呼吸道感染开始,可发展为全身症状,除了一些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鼻涕,咽痛等外,还会出现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畏寒等。
流感与新冠的症状表现,有时很难区分。与流感的不同之处是,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更强,部分患者可出现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腹泻等症状。
连花清瘟治疗新冠、流感
背后现代医学机理与科研证据
在新冠疫情期间,连花清瘟作为新冠治疗药物为人熟知,连续入选第四—第十版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诊疗方案》。

其实更早之前,连花清瘟先后被列入卫生部、国家卫健委《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2019、2020年版)》《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时行感冒(乙型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等方案。
因为,甲流、新冠均属呼吸道疾病,有相似临床表现。
呼吸道在不同病毒、细菌的侵入下,可能会发生很相似的病变,如呼吸道上皮细胞坏死、咽喉充血红肿、呼吸道黏液分泌过度,这些都会引起咳嗽、咳痰、咽喉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当病毒或细菌入侵下呼吸道时,可能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另外,两者均会引发全身症状,比如发热、严重的头痛、肌肉酸痛、疲倦等,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连花清瘟可退热、消炎,广谱抗病毒、提高身体免疫力,对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症状,如鼻塞流涕、咽干咽痛等均有缓解效果。
根据现代医学机理,连花清瘟含有环烯醚萜、木脂素、黄酮、蒽醌和苯乙醇苷等化学成分,能抑制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肠道病毒等,同时可抑制炎症反应,防止身体在过度炎症风暴下受损。
连花清瘟在降低甲流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连花清瘟组可显著缩短甲流患者发热、咳嗽、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等流感症状持续时间。CCTV新闻联播曾对该研究进行专题报道“中药抗甲型H1N1流感取得重大突破”。
连花清瘟在新冠治疗方面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发表于Phytomedicine期刊——研究表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连花清瘟提高了临床症状(发热、乏力、咳嗽)的消失率(91.5%vs.82.4%)、CT好转率(83.8%vs.64.1%)和临床治愈比率(78.9%vs.66.2%)。
中医药应对流感
异病同治,抓住关键
在治疗上,现代医学关注的是病毒本身,根据病毒种类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难点在于药物、疫苗的研发速度常常赶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而中医药最大的特点在于抓取疾病的共性规律,对流感、新冠这一类具有高传染性、从口鼻入侵人体、临床表现基本一致的病原体统称为“疫毒”。
根据中医理论的“异病同治”,连花清瘟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体表,这是病毒侵袭人体的第一战场。这个时候正邪交锋,会出现发热、喷嚏、流涕等症状。连花清瘟组方中的“银翘散”,可以起到良好的疏散外邪的作用。
第二,当疾病进一步发展,会出现咽痛、咳吐黄痰等“肺热”表现,连花清瘟组方中的“麻杏石甘汤”具有宣肺泄热的作用,临床应用已有千年历史。
为了使邪毒尽快排出体外,除了宣肺泄热之外,遵循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连花清瘟组方中加入了大黄通腑泄热,使邪毒从肠道排出,先证用药且截断病势。通腑泄热的方法在明代就已经开始使用。把疏散外邪的药物与宣肺泄热、通腑泄热的药物一起使用,正是连花清瘟组方的独到之处。
除此之外,连花清瘟还有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在组方中加入了红景天,扶补人体正气,调节免疫促进疾病痊愈,增强患者抗病康复能力。
正是由于组方的优势,连花清瘟才能对流感、新冠病毒感染等“疫毒”导致的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
基于深厚的中医药理论,连花清瘟自2004年上市至今,获得国家层面三十四次方案推荐,覆盖甲型流感、乙型流感、禽流感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疫病”的临床价值。
(舜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