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暖干气候特征明显-生活参考-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中国气候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暖干气候特征明显

   日期:2023-02-07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浏览:13    评论:0    
核心提示:光明日报北京2月6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2月6日,国家气候中心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
 光明日报北京2月6日电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2月6日,国家气候中心在中国气象局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气候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暖干气候特征明显,全国平均气温为历史次高,降水量为2012年以来最少,旱涝灾害突出。

  国家气候中心的专家表示,2023年全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呈现出多发强发态势,建议政府和公众要有心理准备,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2022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量少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我国2022年气候有三大特点。一是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暖干气候特征明显,旱涝灾害突出。区域性和阶段性干旱明显,南方夏秋连旱影响重;暴雨过程频繁,华南、东北雨涝灾害重,珠江流域和松辽流域出现汛情;登陆台风异常偏少,首个登陆台风“暹芭”强度强,台风“梅花”四次登陆,强度大、影响范围广;夏季我国中东部出现1961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南方“秋老虎”天气明显;寒潮过程明显偏多,2月南方出现持续低温阴雨雪和寡照天气,11月末至12月初强寒潮导致多地剧烈降温;强对流天气过程偏少,但局地致灾重;北方沙尘天气少、出现晚。与近五年平均值相比,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死亡失踪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均偏少。

  二是全国平均气温偏高,为历史次高。2022年,全国平均气温10.51摄氏度,较常年偏高0.62摄氏度,除冬季气温略偏低外,春夏秋三季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三是降水量少,据统计为2012年以来最少。2022年汛期,雨季进程总体较常年偏早,但雨量强弱差异大。华南前汛期开始早、结束早,雨量偏多;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量偏多;东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早,雨量偏多;华西秋雨开始早、结束早,雨量偏少;长江中下游入梅早、出梅早,梅雨量偏少;西南雨季开始早、结束早,雨量偏少。

  公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平均降水量606.1毫米,较常年偏少5%,冬春季降水偏多、夏秋季偏少,夏季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二少。六大区域中,东北、华南、华北降水量偏多,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降水量偏少;七大江河流域中,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降水量偏少。

  2023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呈现出多发强发态势

  我国2023年的气候趋势如何?贾小龙表示,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呈现出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致灾性强的特点。国家气候中心对2023年国家总体气候状况有一个初步的研判: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仍然呈现出多发强发态势。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正在加速演进,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非常深远,气候系统受气候变化影响,变得更加不稳定。”贾小龙表示,“国家气候中心建议:2023年我国南方地区重点防范夏季持续性高温天气,确保迎峰度夏能源供应;沿海地区还需要重点加强台风的防御工作;北方地区要重点防范暴雨、洪涝及其造成的城市内涝等次生灾害;西部地区要提高防范强降雨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风险。”

  公众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极端天气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公众该如何应对?

  贾小龙表示,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国家,气候的种类也比较多,而且区域气候差异非常大。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未来我国不同地区平均气温仍然表现出上升趋势,比如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季极端高温事件可能变为两年一度的事件。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概率高影响”事件将会更易出现,应增加防范极端气候风险的挑战,“我国政府一直在加强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

  “现在发生的破纪录的极端事件随着气候的变暖会变成经常发生的事件,这是所有人必须面临的一个新问题。”贾小龙强调,“我们知道,人类活动特别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全球约2/3的排放都与家庭排放有关系,所以优化全社会的消费模式可以很大程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因此,要倡导个人在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转向绿色消费模式,尽可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从公众角度来说,要提高自身的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认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渠道,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与防灾减灾的技能。比如说北方地区的居民,跟以前相比,也需要了解一些暴雨灾害常识。了解政府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含义,包括不同预警信息需要采取何种应对措施,附近的避灾场所分布信息等。加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灾害和风险防范意识,例如高温天气主动避暑、台风天气减少外出等。”贾小龙指出。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07日 08版)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