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田”里的乡村振兴新动能-欧盟CE/出口-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一块田”里的乡村振兴新动能

   日期:2023-01-28     来源:新华网    浏览:12    评论:0    
核心提示: 新春佳节,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双涧镇,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们欢聚一堂,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欢声笑语不时从农家小院飘出。  良
  新春佳节,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双涧镇,忙碌了一年的村民们欢聚一堂,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欢声笑语不时从农家小院飘出。

  “良田连片,好种好收!俺们流转了500多亩地,全程机械化作业,种子、化肥和技术都由专业的农事服务组织统一提供,去年一亩地收了近1400斤小麦!”对于家庭农场主张自兰来说,这个春节最让她高兴的是种粮有了“接班人”,在外务工多年的儿子、儿媳看到现代农业的前景,下定决心和她一起把家庭农场的担子挑起来。

  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农机手驾驶自走式喷雾机为冬小麦喷洒防治病虫害药物。(蒙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探索“小田变大田”改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数字农田”……从皖北“粮仓”到江南鱼米之乡,在粮食生产大省安徽,成方连片的良田里孕育着乡村振兴的勃勃生机。

  “过去的‘巴掌田’‘皮带田’化零为整,高标准农田改造后,更便于机械化作业和适度规模化生产。合作社通过公开竞标,为当地6万多亩耕地提供全程农事托管服务,助力乡亲们稳产增收。”蒙城县治海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治海告诉记者,他们已和县里的职业技术学校对接,计划今年再招收一批懂技术、爱农业的年轻农机手。

  建设标准化小麦“良繁带”50多万亩、每年向全国输出2亿多斤小麦良种、3000多万斤优质大豆种……在国家级制种大县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绿油油的冬小麦长势喜人。坚持藏粮于地,濉溪县将建设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与“一村一块田”试点相结合,促进良田粮用,打造优质粮食、良种供应基地。

  “我们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和农业标准化种植技术推广,进一步提升了种子的纯度和质量。”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周维江说,“耕地和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今年我们计划继续增加小麦和大豆的良繁面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延伸产业链条,端牢粮食饭碗。”

  借助北斗定位和人工智能管理田间作物,提高田间管理效率;扫一扫二维码,可以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地还是那块地,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耕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经过高标准农田改造的芜湖市繁昌区数字农田示范基地。(繁昌区农业农村局供图)

  在地处江南的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记者看到,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田间的物联网传感设施和小型气象站让农田多了一份“科技范”。

  通过手机查看土壤墒情和农资信息、安排节后的农事工作、与合作社成员商议扩大芜湖大米种植面积……大年初五刚过,芜湖金晨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汪军就闲不住了。

  “合作社流转了1500亩地,得益于数字化和机械化,一亩水稻田的种植成本节约50块钱左右,去年一亩地净挣了300多块钱。”谈及未来发展,汪军成竹在胸,“下一步合作社还要围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做文章,争取多种粮、种好粮。”

  “2023年我们将在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同时,再打造6000亩数字农田,进一步完善农业物联网、农业大数据平台等数字新基建,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水平,为实现共同富裕打好基础。”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委书记瞿辉说。(记者王菲)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