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外资,是观察一国开放水平的“窗口”,也是反映一国经济活力的“晴雨表”。在全球跨境投资低迷的背景下,我国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吸引全球投资的热土。外国投资者选择继续深耕中国市场的背后,是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中国巨大市场潜力、中国扩大开放政策等所持有的稳定预期。
中国引力强劲源于经济前景光明。进入2023年,世界经济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的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2023年将放缓至2.2%;世界银行预测,随着一些主要央行相继提高利率应对高通胀,2023年世界可能走向全球性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7%,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在2022年或2023年将出现经济萎缩。在此背景下,外企将更多目光投向了中国。中国贸促会近期对160多家在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99.4%的受访外资企业对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更有信心,98.7%的受访外资企业表示将维持和扩大在华投资,89.8%的受访外资企业表示将维持在华产业链,10.2%的外资企业计划将国外产业链转入中国。从中不难看出,外资企业选择持续在中国投资布局的背后,是其在华长期发展中实实在在的收获以及对中国大市场前景的看好。
中国引力强劲源于市场潜力巨大。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一段时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消费市场增长受到抑制,市场销售出现一定下降。长期来看,我国消费市场韧性强、潜力大,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总体态势没有改变。相关部门的数据是更有力地说明——元旦假期全国铁路日均发送旅客较去年11月份增长109%;国内旅游收入265.17亿元,同比增长4.0%;新年首日,全国营业影院数量创下近10个月以来的新高;“2023全国网上年货节”首日,全国网络零售额452亿元,比去年年货节首日增长了6.5%……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的首个假期,拉动中国经济最重要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正在回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可以想见,作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对跨国企业投资形成了强大的“磁吸效应”。
中国引力强劲源于开放政策利好。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一直以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为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成果提供更多机遇,为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开辟更大空间。环顾当今世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经济复苏步履维艰。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并从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等方面对2023年吸收利用外资作出系列部署。面向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必将为外资提供更多机遇,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金羊网 文/罗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