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是著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她的舞台呈现,品味高雅而又充满生命力,把传统艺术和现代精神结合得恰到好处。无论是《女驸马》、《小辞店》这样的老戏,还是《风尘女画家》、《无事生非》、《红楼梦》、《秋千架》这样的新编剧,统统具有“马兰特质”。
她的唱腔纯朴、洒脱,不事雕琢,有种返璞归真的朴拙;她的表演入情入理,细腻传神,有种玲珑剔透的灵性。看马兰的黄梅戏如同欣赏一幅气韵流动的书法作品,单看局部,或巧或拙,不尽相同;感受全局,浓淡疏密,和谐统一。
马兰和袁玫(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袭人的扮演者)、吴琼(黄梅戏表演艺术家)、杨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吴亚玲(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被称为黄梅戏“五朵金花”。
有一年,五朵金花再聚首,马兰紧紧抱住满脸泪水的吴琼,说:“我们每一朵花都不一样,尽管我们花开各地,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黄梅戏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灿烂!”吴亚玲泪如雨下:“我和马兰合作的时间最长,我只要翻开影集,随处可见马兰,我们是最好的姐妹。”马兰哭了,在座的谁都没忍住眼泪。
马兰先后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电视剧金鹰奖和飞奖最佳女主角奖,成为国内包揽戏剧、电视剧最高奖项的唯一演员。多年以后,当马兰被问及这些荣誉的时候,她说,得奖是我不能控制的事情,我只是认真演好我的角色而已,也有人问她为什么没有在电视剧方面更深入发展,她回答说,我看见舞台就来精神,我的艺术生命在舞台上。
马兰最为观众熟知的,还是86版电视剧《西游记》中唐僧母亲一角。导演对于唐僧母亲演员的要求是可以表现出温文尔雅,出尘脱俗的气质,要表现出秀外慧中,品貌端庄的形象,而且样貌一定要有窈窕淑女,国色天香的感觉。最重要的是这名女子一定要很漂亮,笑容一定要千娇百媚,如花似玉,更要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之美貌,放眼中国这样的演员形象可十分不好找。
《西游记》播出后,很多人询问为什么马兰没有台词,导演只是回复了两个字:意境。导演希望通过马兰的表情、神态、肢体动作来表现当时的场景,希望大家去体会整个意境。这种无台词的配乐效果可以让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剧情里面去,可以更加地理解角色的处境和想法,更可以打开观众的想象空间。马兰短短的180秒表演成就了经典,让人们永远地记住了《西游记》,远地记住了马兰。
马兰嫁给余秋雨之后,逐渐淡出了表演舞台,夫唱妇随,做起了贤内助。余秋雨为此特意写了一首诗《七律/吾妻》:万人空巷忆当初,千里奔波复频呼。只为轻官遭雪冻,又因重品卸云襦。粉妆洗净回天赐,争逐皆离享裕如。挽在我臂妻款步,耳无喧啸是归途。
这首诗是秋雨先生赞美娇妻马兰女士的。先写马兰女士当年多么火,万人空巷,后写马兰女士被雪藏,不再登台献艺,洗尽铅华,成了一名家庭妇女,挽着老公臂弯,款款而行,风姿绰约,远离尘世喧嚣。全诗流露着幸福的味道。
四月二十三日,是马兰的生日。每年余秋雨都想给妻子好好庆祝一下,共度美好时光,可是每每不能如愿。因为这天恰好是“世界读书日”,请他讲课的单位非常多,既不便推托,又有点儿为难。就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余秋雨开了一门“中国文化课”。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它不是照本宣科的冷冰冰的将中国文化复述了一遍,而是加入了余秋雨几十年潜心研读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还有自己一生跌宕传奇的人生经历,让自己和古人形成互相映照的共鸣和辉映。千年文化,娓娓道来,温情脉脉,和暖如春,普照人心。
余秋雨说,跟别人相比,我唯一引以自豪的,是我的文字感应。余秋雨名满天下,谤亦随身,他也愤怒过,忧郁过,彷徨过,但是最终放下了。他说,马行千里,不洗泥沙,当你真的站到一个高度时,回首望去,就会发现,一切如烟。
这本书是余秋雨晚年集大成之作,譬若生姜,老而弥辣,书中还有余秋雨亲笔行书手迹,行云流水,畅酣淋漓,想要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和余秋雨博深学问的朋友赶紧入手一套吧,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 百度号:唐风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