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集体涨价,为什么?-国际预警/国际行业-资讯-企多网
推广 热搜: 深圳  山东  机械  包装机  济南  包装  天津  手机电玩城  YG8C钨钢/YG8C板/YG8C棒/  Cr12Mo1V1日加热销, 

共享单车集体涨价,为什么?

   日期:2022-08-15     浏览:3    评论:0    
核心提示: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近日,据媒体报道,共享单车行业今年出现了集体调价的趋势。美团单车宣布8月10日起上调多款骑行卡的价格,其
来源 人民网-观点频道

近日,据媒体报道,共享单车行业今年出现了“集体调价”的趋势。美团单车宣布8月10日起上调多款骑行卡的价格,其中7天无折扣畅骑卡由10元调整至15元,各类卡调价幅度在20%-50%之间。在公告中,美团单车表示:涨价原因是硬件与运维成本增加。而在美团之外,哈啰单车也在今年1月上调了骑行套餐价格,理由同样是“硬件与运维成本增加”。

有媒体统计发现:当前美团、哈啰、青桔等主流共享单车品牌的“起步价”均已达到半小时1.5元。甚至有部分地区用户表示,某些品牌在本地的“起步价”已经涨至半小时2元。不要说和共享单车刚刚问世时相比,哪怕只是和一年前相比,骑行价格的变化也足以让很多每日通勤的用户感到“肉疼”。对此,有网友表示,如今共享单车的价格可能比坐公交车还要贵,让人直呼“骑不起”。也有人因此联想到了共享充电宝行业的发展历程,认为这又是一个先以低价培养用户习惯,之后再大幅涨价“收割”用户的套路。

对消费者而言,同样的产品与服务,当然是越便宜越好。因此,每当有类似的“涨价新闻”发生,几乎总是会引发舆论的抱怨与批评。在这些抱怨与批评中,既有暂时性、情绪化的成分,也有真实反映市场需求端情况的内容。如何从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合理设置价格,既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也是市场出给从业者的一道难题。

过高的定价,会产生“赶客”效应,也难免让人觉得定价方“吃相难看”,无疑不利于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是,如果一味迎合市场对低价的偏好,动辄大打“价格战”,也可能让市场偏离健康的成长轨道,使企业无力承担长期稳定运营、提高服务质量的成本,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拖入“慢性死亡”的泥潭。

对此,不论是当下面临争议的共享单车行业,还是其他对价格敏感的行业,都需在谋求自身发展和满足消费者之间把握好平衡,制定出最有助于实现“双赢”的价格策略。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行业内各家企业尤其是领军企业还需加大调研力度、加强用户沟通、贴近民声民情,从而确定涨价空间的大小,避免伤害到消费者的感情。

有人可能会问:说来说去,共享单车企业挨骂总归是因为涨价,不涨不就行了吗?然而,从行业现状来看,这很可能是一个回避不了的选项。一家企业涨价,可能是其对市场环境的误判所致,但是,共享单车行业最大的几家企业近期纷纷涨价,且涨价幅度相仿,反映出的更有可能是整个行业的结构性问题。从常理来说,如果成本允许,一家共享单车企业完全可以在对手涨价时保持原价,进而引流消费者,扩大自家“地盘”,早年见识过ofo与摩拜“黄橙大战”的用户,对这样的场景并不陌生。如今,各家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涨价,说明这一行业确实达到了某个拐点。

正如一些网友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所指出的,“补贴结束了,开始涨价了”。从本质上看,之前让用户感到“物美价廉”的共享单车定价,很可能是各家企业大力补贴、亏本运营的结果。如今,各家企业的盈利压力越来越大,没办法保持原有的补贴幅度,自然只能选择涨价。因此,消费者最好不要对企业的“亏本”投注太多感情,而应认识到这种经营模式的目标同样是盈利。

归根结底,让消费者消费得起,同时让企业以合理水平盈利,才是健康的行业生态。只不过,在调整价格的过程中,企业还应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承受能力与心理惯性,不能只顾自己。这一现象也提醒市场:野蛮扩张、寻求垄断的商业模式很难持续,找出稳健的服务与盈利模式,才是行业发展的“正道”。(杨鑫宇)

 
特别提示:本信息由相关企业和个人自行提供,真实性未证实,仅供参考。请谨慎采用,风险自负。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微信支付宝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鲁ICP备17028834号 | 51LA统计
Powered By QIDUOWANG Powered By QINDOWANG